台灣每5個人就有1個人失眠,是世界排名第2



分享本篇文章



        我們偶爾都會有睡不著的時候,也許只是因為擔心明天的會議報告,但那種輾轉反撤,想睡卻又不斷胡思亂想的感覺,真的相當難受。世界上至少有1/3的人曾經歷過短期的睡眠障礙,但不幸的是,台灣約有19.3%的人有長期失眠,這個比例高居世界排名第二,而且台灣人一年竟然要吞掉13億顆安眠藥,非常恐怖。

        失眠會讓一個人超過三個月難以入眠、太早醒來或是睡眠斷斷續續,一週至少會發生三次以上,這足以讓人產生巨大的痛苦。這些人會經歷持續地疲倦、沒有能量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下降,也會感受到低潮、壓力和焦慮,不僅是因為自己睡不著,也跟白天漸漸地失常有關。

造成失眠的原因
生物因素
        生理時鐘控制著我們睡眠和清醒的時間,而體溫、光線和一些物理變化都會去影響到生理時鐘,當這些因素太多或太少的時候,一些會促進睡眠的賀爾蒙(譬如褪黑激素)就可能分泌過少,導致我們難以入眠。




社會因素
        一些需要輪夜班工作,或是經常出國的人,因為受到陽光照射時間不同,運動時間也不同,容易導致生理時鐘混亂,因為我們身體較難去適應這種變化,所以容易導致睡眠障礙。

心理因素
        我們的想法、行為很可能讓自己的睡眠量和品質受到影響,譬如心裡想著”今天我絕對不去睡覺”,或是睡覺時”一直去看時間”。

        這些因素相當複雜,而且會互相影響。有些人本來就沒那麼好睡了,還擔心自己睡眠不夠,或是思考如何讓自己入睡,這反而會讓自己更難入眠。另外,如果因為自己睡不著而讓自己在白天多小憩一些,或晚上提早上床睡覺,反而會讓失眠更加惡劣。

如何治療失眠?
        治療失眠比較好的方式,必須要盡力改善所有影響自己睡眠的因素,安眠藥僅治標但不治本,這就是所謂的認知行為療法(cognitive-behavioural therapy)。這種療法要讓病患訓練他的睡眠認知,臥房是睡覺的地方,不是讓他擔心、輾轉反撤的地方。除此之外,協助病患去改善生活習慣和睡眠環境,學習如何放鬆自己,並去除不必要的擔心。研究發現,認知行為療法可以減緩50%病患的失眠狀況


喜歡這篇文章嗎?快分享出去,讓更多人解決失眠的困擾!!


資料來源:
http://www.iflscience.com/
https://www.st.alexius.org/about/feeling-tired-lately
http://dgu-traumaregister.de/some-tips-to-deal-with-insomnia-effectively/